A-A+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淡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诱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赏识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描述、...

世界再万恶,我们也要充满希望

世界再万恶,我们也要充满希望
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不需要很大,五六十平米,卧室阳台种着向日葵,有巨大的落地窗,圆床温暖,床边有通顶的大书橱。书随时可拿,墙上是自己的画、海报还有照片,枕边耳机、眼镜、纸巾、耳塞、眼罩、夹子、镜子、手机都是一手即能够到的状态。 冰箱里塞满了费列罗、牛奶、碎碎冰、芝麻糊、猕猴桃、火龙果…… 每日清早,闹钟一响,摸了手机就起床,我没有赖床的习惯,被子懒得叠,只穿一件...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出自唐代诗人苏颋的《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赏析  按照题目的标示,这首五绝大概是写人在汾水上惊觉秋天的来临,抒发岁暮时迟之类的感慨。它有兴寄,有深意,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即兴咏史诗。   汾水在今山西省。这诗所说的“河汾”,是指汾水流入黄河的一段。这河、汾沿岸,便是汉、唐的河东郡。河东郡有个汾阴县(今山西万荣南)。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出自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