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出自中唐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赏析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第一首诗的大意是: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sǒu)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自中唐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赏析:   这是一首以孩童日子为体裁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孩童的体裁比较少,因此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说、描绘,从外形下笔,是实写。后两句诗偏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艳丽的颜色,没有故意...

描写夏天的优美诗句、关于优美风景的诗句

描写夏天的优美诗句、关于优美风景的诗句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江南孟夏天,...

赞美荷花的诗句、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

赞美荷花的诗句、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
◆荷花  清.李禅 碧波心里露娇容,浓色何如淡色工;漫道湖光全冷露,渔灯一点透微红。 ◆芙 蓉   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生日偶吟 清.方婉仪 平簟疏帘小阁晴,朝来池畔最关情。清清不染淤泥水,我与荷花同日生。 ◆莲花 清.王文治 长夏阴阴万绿棑,杖藜转过别峰来; 方塘水静无风动,一朵白莲随意开。 ◆莲花 清.张问陶 新雨迎秋欲满塘...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