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赏析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象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韵译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出自北宋诗人司马光的《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赏析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一场细雨,...

描写思念诗句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描写思念诗句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出自西汉诗人刘彻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赏析  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