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出自宋代诗人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这首词是晏殊的名作之一,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艺术风格。他的词集叫《珠玉词》,名字起得可算是恰如其分。《珠玉词》里象珠般圆转、玉似晶莹的作品委实不少,当初中文竞技场里不乏喜欢晏殊词的同学。此词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是一篇以景衬情的佳作。
  然而此词之所以流传千古,精华还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
  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人们都知道,用实字作成对子比较容易,而运用虚词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人心手之妙。”
  它虽然用虚字构成,却具有充实的、耐人寻味和启人联想的内容,这就更使人觉得难能可贵了。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 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关于此联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一次,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一同探讨诗文。
  王琪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对句不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点,而且在含义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挚友重逢,一见如故。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兴?因此,晏殊一听,急忙称好!
  这既是传说,当然未必可信。 

有关清明节的诗句、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有关清明节的诗句、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清明日忆诸弟       朝代:唐朝      作者: 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朝代:唐朝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出自唐代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出自宋代诗人徐元杰的《湖上》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赏析  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咏史二首·其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参考翻译 译文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