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赏析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约作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描写春季的诗句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

描写春季的诗句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懈恋花》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宋·陈与义《虞美人》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 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出自盛唐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s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bó)。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全诗赏析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全诗赏析
名句“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观猎》 观猎 作者:王维 年代:唐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赏析:      诗题一作《猎骑》。从诗篇遒劲有力的风格看,当是王维前期作品。诗的内容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却写得激情洋溢,豪兴遄飞。全诗共分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射猎...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出自魏晋曹植的《明月上高楼》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