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出自宋代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渡 一作:度。桥 一作: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

参考赏析

赏析

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

赏析二

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词大致作在南宋亡后蒋捷飘零于姑苏一带太湖之滨的阶段。这里原是个山柔水软的江南秀丽地。一个彷徨四顾,前程茫▼

创作背景

宋亡,作者深怀亡国之痛,隐居姑苏一带太湖之滨,漂泊不仕。此词为作者乘船经过吴江县时,见春光明艳的风景借以反衬自己羁旅不定的生活所作的一首词。▼

作者介绍

蒋捷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   登科后   作者: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赏析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能够独具匠心、风云际会、生龙活虎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满意欢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独具匠心的小诗。这首诗由于给后人留下了“春风满意”与“浮光掠影”...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富平少侯》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张放十三岁就世袭得了富平侯的爵位,他年幼无知,根本考虑...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