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 通:哪)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

参考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

赏析二

这是一首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描写景色的诗句、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

描写景色的诗句、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盛唐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赏析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九日登高》   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   这首诗作于王勃南游巴蜀之时。这首诗在言语上运用了平常白话,如“他席异乡”、“那从”等,显得浅显亲热。方法上第三句“情面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边思念亲人但是却不能...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出自两汉的《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