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 通:哪)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

参考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

赏析二

这是一首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出典]《论语季氏》   注:   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

经典语录:家,无关大小,温暖就好

经典语录:家,无关大小,温暖就好
引导语: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1、走不进的世界就不要硬挤了,难为了别人,作贱了自己,何必呢?   2、爱情和路灯一样,路灯能在黑夜把街道点亮,爱情能把我们的心照亮。   3、在爱情的问题上,往往没有谁对谁错,爱情只...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出自魏晋曹植的《明月上高楼》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

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全词赏析

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全词赏析
毛泽东名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出自《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作品赏析: ...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