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出自宋代苏轼的《阳关曲 / 中秋月》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注释⑴银汉:即银河。⑵玉盘:指月亮。▼

参考赏析

鉴赏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出自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惟 / 唯)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

描写天气的诗句 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描写天气的诗句 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哪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

“有时忽惆怅”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有时忽惆怅”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有时忽惆怅的下一句是“匡坐至夜分”。整句: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何七判官昌浩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赏析:暂无。

关于思念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关于思念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去年花里逢君别...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