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2.白日:太阳。3.依:依傍。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5。欲:想要得▼

参考赏析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

赏析二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

作者介绍

王之涣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https://mj.facekun.com/6206.html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

有关于花的诗句、关于描写花的诗句

有关于花的诗句、关于描写花的诗句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赠汪沦》 ●稻花香...

关于家的优美诗句、描写家的诗句

关于家的优美诗句、描写家的诗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过故人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之章《回乡偶书》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mdas...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出自晚唐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赏析  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