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出自唐代李白的《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注释①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②槛:有格子的门窗。③华:通花。④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⑤会:应。⑥瑶台:传说中仙▼

译文二

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参考赏析

写作背景

清平调共三首,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赏析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赏析二

“云想衣裳花想容”起句以重字出现,这在绝句诗虽不常见,但它却是写作七言诗的一种值得效仿的手法,而且也由此更见出诗人举重若轻的笔力。加以“互文见义的手法在该句子里的运用,更是见出诗人从侧面烘托美妇人杨玉环的技巧和功力,从而也难怪文学素养均为极高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对此都很为欣赏。宋人乐史《太真外传》就记载▼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

描写秋天月亮的诗句

描写秋天月亮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我歌月徘徊,我舞月凌乱。——李白《月下独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出自宋代志南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出自唐代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参考翻译 译文...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