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出自唐代李白的《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注释①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②槛:有格子的门窗。③华:通花。④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⑤会:应。⑥瑶台:传说中仙▼

译文二

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参考赏析

写作背景

清平调共三首,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赏析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赏析二

“云想衣裳花想容”起句以重字出现,这在绝句诗虽不常见,但它却是写作七言诗的一种值得效仿的手法,而且也由此更见出诗人举重若轻的笔力。加以“互文见义的手法在该句子里的运用,更是见出诗人从侧面烘托美妇人杨玉环的技巧和功力,从而也难怪文学素养均为极高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对此都很为欣赏。宋人乐史《太真外传》就记载▼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出自唐代李白的《折荷有赠》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水澄清,嬉戏江湄,红荷鲜美。攀折一支碧绿荷叶,戏弄...

形容读书的诗句、读书学习的诗句

形容读书的诗句、读书学习的诗句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写元宵节的诗句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写元宵节的诗句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出自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