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出自宋代苏轼的《阳关曲 / 中秋月》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注释⑴银汉:即银河。⑵玉盘:指月亮。▼

参考赏析

鉴赏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描写山的古诗词

描写山的古诗词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积雨晦空曲,平沙灭浮彩。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驻马欲分襟,清寒御沟上。前山景气佳,独往还惆怅。 云阴带残日,怅别此何时。欲望黄山道,无由见所思。 山北天泉苑,山西凤女家。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 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赏析  此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用传统的术语来说,是前赋后比。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雨即将来临。次联,三句是想象...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出自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赏析  这首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