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

出自宋代史达祖的《鹧鸪天·搭柳栏干倚伫频》

搭柳栏干倚伫频,杏帘胡蝶绣床春。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
箫外月,梦中云,秦楼楚殿可怜身。新愁换尽风流性,偏恨鸳鸯不念人。

参考翻译

注释

①伫:久立,盼望。频:屡次,多次。▼

参考赏析

赏析

这首闺情词,上片写凭栏伫望情景。搭柳栏杆,杏帘胡蝶,楼头伫望,泪洒东风。下片写对景怀人,不胜今昔之感。箫外月,梦中云,回想昔日秦楼楚殿,今日却“换尽风流”。结句“偏恨鸳鸯不念人”,愁绪缠绵,余韵不尽。全词和婉工巧,绮丽夺目。▼

作者介绍

史达祖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  这首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参考翻译 译文二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注释(1)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指杨梅。(2)芭蕉分绿与窗纱: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3)...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