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出自隋代的《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翻译
杨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杨花漫天飞舞。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赏析
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
鉴赏
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