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切回归自然的格言警句

不管你活着的时候是幸福还是不幸福,百年之后都会回归自然。

 

回归自然有很多种方式,但是人们通常会尊重父母对人生终点的遗愿。一个好友偶然为我讲述了下面这件事,它就像一个小小说,非常感人。

 

在一片新开发的林区,一位穿着朴素的女人独自走在崎岖的小路上,那条路指向林中的一棵树。这儿有着许许多多不同大小的树木,有一些还是刚刚移植一这儿的,但所有的树都飞快地生长着,挺立面粗壮,还覆盖着绿油油的新叶。显然,一定有人负责悉心照料这些有纪念意义的树。

 

我们不知道这女子这样做了多少年,她总是手握着一束鲜花静静地站在树旁。她抬起头凝望那棵树,不述地翕动着她那与众不同的小嘴,好像在自言自语,又好像在与人分享她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她后退一步来伏计一下这树的高度,又轻柔地扫走落在树下的斑驱的树叶。她弯腰向前去拥抱亲吻那棵多年前移植到这里的树,接着地抚摸着它那起皱的树皮,好像这棵树是有生命的。然后,她依依不舍地转身离开,消失在那秋日薄暮里的最后一楼阳光中。

 

一阵秋风掠过,树叶沙沙作响,好像正在秘密私语,而作为唯一能理解这私语的丰富含义的人,那位女子立刻转身回来,又与这棵树喃喃自语几句后,她与它道别,饱含着泪水踏上了回家的路。

 

多年过去了,这位小路上孤独的访客,慢慢地老去。

 

几年后,这树长得更高更大,郁郁葱葱,在风中昂首站立。它仰首向天,日日看太阳、月亮和星星东升西落,与自然母亲熔为一体。

 

那以后不知过了多久,在树旁又有了一棵新移植的小树。小树顽强而又安详。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两棵树的根部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每棵树下同都埋藏着精美的木制骨灰盒。盒子里的骨灰最终变成了有机肥料被树的根部吸收。这两位老人相继选择了相同的回归自然的方法,为的是可以使生命在树里延续。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首歌颂树葬的赞美诗。没有必要查出这两位老人是谁。任何人都可以这么做。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一切回归自然的格言警句 | https://mj.facekun.com/557.html

毛泽东名句“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毛泽东名句“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毛泽东名句“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出自《七律二首·送瘟神》 七律二首·送瘟神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赏析:          首联第一句写英雄的时代,第二句写英雄的人民。尧舜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明君,诗人在这里用以比作6亿中国人民。只有在社会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当山和水不断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正疑惑无路可行,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吹箫击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出自晚唐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赏析  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折荷有赠》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赏析  此开头说,湛蓝的秋江一碧如洗,鲜红娇艳的芙蕖摇曳多情,亭亭玉立,妩媚多姿,使人产生无限爱慕之情。伸手攀荷折蕖,欲赠“秋水伊人”。但遗憾的是,荷上晶莹透亮的露声势浩大,在折攀的刹那间,颗颗泻落,滴入水中,荡漾逝去,“不成圆”三字,既是摹写露珠落水...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