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描写山水景色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https://gs.aguanjie.com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出自盛唐诗人刘长卿的《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赏析  这首,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   严士元是吴(今江苏苏州)人,...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出自宋代姜夔的《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沉 通:沈)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出自宋代诗人曾几的《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赏析  首联之“霖”为一可喜也,它常和甘字合用。而“润”字则和杜“润物细无声”如出一辙。颔联之“岸深”为二可喜也,诗人也像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的心情一样,不愁“床床屋漏无干处”,只...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出自宋代赵鼎的《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参考赏析 赏析 赵鼎是南宋初年中兴名臣。这首词系他南渡之后作于建康(...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