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关于花的诗句、描写花的优美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孟浩然《访袁拾遗不遇》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  《晚春》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赠汪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  《题菊花》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  《浣溪沙?蔌蔌衣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道潜《临平道中》)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曾己《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https://gs.aguanjie.com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关于花的诗句、描写花的优美诗句 | https://mj.facekun.com/4191.html

辞旧迎新的诗句 15句关于春节的诗句

辞旧迎新的诗句 15句关于春节的诗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3、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味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恋恋不舍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然起舞。从这儿,咱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写中秋节的诗句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写中秋节的诗句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