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环境优美的诗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南唐.李煜《清平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渭城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唐.杜牧《赠别》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宋.苏轼《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隋?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赏析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词中说,分别以来,此时已进入了春季过半的时节,举目所见,没有一处不勾起他难过的心情,使他觉得好象肝肠都快要断了。作者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写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

描写秋天诗句、表达秋天景色的诗句

描写秋天诗句、表达秋天景色的诗句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