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漂泊在外,村口的树就是故乡的旗帜

  漂泊在外,村口的树就是故乡的旗帜

  文/曹春雷

  朋友从故乡归来,闷闷不乐,问之,他说老家村庄的一棵古树被村里人卖了。他从小在这棵树下长大,对这棵树很有感情。现在这棵树没了,总感觉内心失落落的,故乡不再是完整的故乡了。

  我理解他对这棵树的感情。如果说故乡是他储存童年、少年记忆的仓库,那么这棵树,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这个仓库的门。

  似乎每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人,心里都有这么一棵或者几棵树吧。反正我就有。是一棵柏树,古柏,两抱之粗。树龄究竟有几百年,村里没人能说得出来。即使村里如今最年长的康田大爷,也只是说,从他小的时候,树就这么粗。

  古柏立在村口,守望着通往村外的路。每次回故乡,远远看到这棵树,我总会念叨一句:到家了。在我心里,这棵树就是故乡。

  村里人通常把村口说成“西门”。西门的来历,娘曾告诉过我,解放前村子附近的山上有土匪,经常下山来打家劫舍。为抵御土匪,村子建起了一周遭寨墙,东南西北留了四个寨门。西门就是西寨门。如今,历史的烟云散去,寨门不见,只剩下古柏,依然巍然屹立,见证了那段岁月。

  奶奶曾说过,当年土匪在西门前的树下堆了柴火,打算火烧寨门。但火刚刚点燃,就来了一场大雨,将火扑灭。土匪害怕了,以为这是上天的告诫,仓皇而散。听奶奶这样讲过以后,这棵树在我心里更具有了神秘感。

  村里人对这棵树都很敬畏。很多人家让自己的孩子认这棵柏树当“老干娘”,烧香叩拜后,拿红绳系在树上,这棵树从此就成了孩子的干娘,保佑孩子的一生。我虽没有认这棵树当干娘,但我常常去看那些认干娘的仪式。看过之后,就真的认为这棵树是位沉稳慈祥的老人了。

  古柏曾经遭过磨难,有一年刮大风,将树刮歪了,根从土里拔了出来,全村人为此忧心忡忡。后来,全村的壮劳力齐下手,用了一天的时间,将树扶正,用钢丝绳固定好。不出一个月,古柏茁壮依然,村里人的心才放了下来。在全村人眼里,古柏不仅仅是一棵树。

  那些年,我还没走出村庄,总喜欢到古柏跟前站站。在树下,闻着柏树叶淡淡的香,仰头,看它虬枝曲干,刺向苍穹,心会安宁下来。一直以为,它是无言的智者,能洞悉一个人全部的秘密,虽然,它从不言说。

  现在每次回故乡,依然喜欢到古柏树下站站,它依然苍劲,一如当年,而我却不再是当年的少年。但从古柏身上,我能依稀看到那些流逝的时光。

  漂泊在外时,每次回望故乡,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古柏。对我来说,它已成为故乡的旗帜,无论我离开有多久,走得有多远,都能让我穿越城市的繁华,看到故乡的方向,找到回家的路。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故乡的人?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  该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出自宋代李冠的《蝶恋花·春暮》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夜间...

关于冬天景物的诗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关于冬天景物的诗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玉:喻白雪。元·黄庚《雪》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