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毛泽东名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出自《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作品赏析:
1929年6月22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
毛泽东写《采桑子•重阳》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由于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描绘的秋光、秋色明艳而壮丽。两度突出“重阳”,既符合“采桑子”“反复”的格律,又表现作者重回红四军前委工作时的激动心情。选择“黄花分外香”这一形象,侧重表现色彩艳丽,选择“寥廓江天”与“万里霜”这两种形象,侧重表现境界开阔。
与我国传统的诗文相比,《采桑子•重阳》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这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东山再起”的革命豪情;词中主要选择了“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等形象表现这种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