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泽东名句“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此名句出自毛泽东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tian)(指新疆),诗人兴会更无前。

赏析: 

          毛主席这首诗有很高的艺术浓缩性。仅用一首小令,共四十二个字就把中国近百年的过去和今天写了出来。上阕写旧中国,下阕写新中国,两相对比,异常鲜明。虽是实写,但也用了艺术的象征手法。上段的“长夜”(即:黑暗)象征压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下段的“天下白”(即:光明)象征共产党所创立的新中国乾坤朗朗的气象。

   上阕三句,从黑暗写到百年来横行肆虐的坏人、恶人、敌人再到全国各族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不得团聚的惨景。一口气勾勒了中国百年的近代史。

   下阕笔锋一转,诗人心情大变,景物豁然明朗。第一句化用李贺《致酒行》中“雄鸡一声天下白”,虽典出唐人之诗句,但心意更为壮阔高远,仅改一个“声”字为“唱”字,不仅意境更美,而且诗人将自己的情怀及感受以革命浪漫主义的形式植入其间。犹如郭沫若所说:“这点石成金的飞跃性点化,表现着时代的飞跃、思想的飞跃、艺术的飞跃。”(见郭沫若《一唱雄鸡天下白》一文)

   接着是“万方乐奏有于阗”,于阗古时指西域的国名,这里代指新疆各民族。毛主席用“于阗”二字不但押了一个很难押的韵脚,而且也表现出了丰富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运用起来轻松自如,自然流利。紧接着又引出最后一行大欢乐、大开怀的心情:台上是歌舞不断,台下是诗人唱和,一幅乐陶陶的欢欣鼓舞的画面不禁跃然目前。 这首诗还有一个艺术特色值得注意。即全诗字数不多,但使用的数词却有三处,“百年”、“五亿”、“万方”这些数词表现了毛诗一贯伟岸的特征,同时在这首具体的诗中也起到布局安排上完整性、统一性及意义上的历史性。

 

王维: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王维: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田园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辛夷坞》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作品赏析: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出自宋代司马光的《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妆容。青烟翠雾般的罗衣...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出自南朝诗人柳恽的《捣衣诗》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赏析  柳恽以《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之句闻名后世。他的这首同赋闺怨的少年成名作《捣衣》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一联,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捣,使其平整柔软。捣衣的劳动,最易触发思妇怀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