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全诗赏析

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古原草”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枯荣”与“荣枯”大不相同,前者是“春草”,后者就成为秋草了。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就能重新发芽,很快蔓延原野。那“离离原上草”正是胜利的旗帜,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一旦春风化雨,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如果说三、四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但把重点落在“古原”,以引出来“送别”题意。用“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大地回春,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友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这样的场景,令作者惆怅,也富于诗意。萋萋芳草增添了作者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着别情,作者用这种意味深长的诗句写完了结尾。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把“古原——草——送别”连在一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注释:

          (1)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2)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枯:枯萎。荣:繁荣茂盛。

   (3)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侵:侵占,覆盖。

   晴翠:晴朗的阳光下一片野草。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4)王孙:贵族子孙、公子,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野草盛的样子,形容野草连绵、茂密

思乡的诗句 关于思乡的诗句 第一季

思乡的诗句 关于思乡的诗句 第一季
■ 《十五夜望月》 作者: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示儿》 作者: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渔家傲》 作者: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描写深秋的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描写深秋的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

诗经名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名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名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努力改进我们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一个人如此,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要有这种精神,尤其是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期,社会体制、结构、形态正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很多...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 一作:留人)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