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留磐石上”下一句及全诗赏析

诗词名句“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青溪》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

   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难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霜落荆门江树空”下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霜落荆门江树空”下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霜落荆门江树空下句是“布帆无恙挂秋风”。整句: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秋下荆门》。 秋下荆门 作者:李白 年代:唐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赏析: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为楚国的西方门户。乘船东下过荆门,就意味着告别了巴山蜀水。这首诗写于诗人第...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出自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 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赏析  诗的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美丽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

关于赞美老师的诗句、赞美老师的诗句

关于赞美老师的诗句、赞美老师的诗句
  ◆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出自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