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留磐石上”下一句及全诗赏析

诗词名句“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青溪》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

   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难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晚清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触。尽管载着“浩荡离愁”,却标明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个最终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发叙事,在无限慨叹中体现出豪宕洒脱的气...

关于有名的爱情诗句

关于有名的爱情诗句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搞笑诗句大全、诗句搞笑版

搞笑诗句大全、诗句搞笑版
◆穷则独善其身 富则妻妾成群 ◆三个臭皮匠 臭味都一样 ◆射人先射马 捉奸捉在床 ◆书到用时方恨少 钱到月底不够花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若有情死得早 ◆天生我材必有用 老鼠儿子会打洞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壶二锅头 ◆‘两情若是长久时’同学对:该是两人成婚时。 ◆长江后浪推前浪。答:前浪死在沙滩上 ◆沉舟侧畔千帆过,同学对:孔雀开屏花样多。 ◆葡萄美酒夜光杯,同学写的:金钱美人一大堆。 ◆不...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七》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赏析  这首是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中的第七首,写宫中行乐。“行乐泥光辉”为全诗中心句。  诗分两段。前四句写景,为主体部分作了很好的渲染。首二句写冬尽春来,梅落柳黄,为花木之景。“尽”“归”是诗眼。“尽”是说梅花整个落完;“归”使柳人格化。归在这...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