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出自北宋诗人王令的《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赏析
  此的开篇便不同凡响:“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前句写“清风”,凉爽的风对驱暑显得无能为力,是指清风小而无力驱暑,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旱之甚,酷热难当。这句中的“屠”字下得尤为精妙。“屠”,是杀掉的意思。“屠得热”,既使“热”人格化了,又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恨暑热的情感。给读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时值酷暑,大旱不雨,小河干涸了,土地龟裂了,禾苗枯萎了,而太阳又偏偏不肯下山,炎气蒸腾,热得人们坐立不安。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这里的“天”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它不痛惜“河汉”(指银河)干涸,这与人害怕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可见,“人固已惧江海竭”还包含的潜台词:人们最害怕的还不是江海枯竭,而是因暑旱酷热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无力解决的生计问题。紧扣住了诗题“暑旱苦热”中的“苦”字。“河汉干”诸语,想象瑰奇,令人拍案叫绝。

  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暑旱酷热,反映诗人憎恨“热”、“天”之情,后面四句重在发抒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昆仑”是中国西部的高山,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蓬莱”是古代传说中渤海三座神山之一。这些都是诗人心目中无暑旱酷热之苦的清凉世界。诗人由“暑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这是极其自然的。如此清凉世界对饱尝暑旱酷热之苦的诗人产生的吸引力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不能将整个世界拎在手里同去,又怎忍心只身独往那清凉世界昆仑和蓬莱山呢?诗人尽情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手提天下”诸语,想象奇特,气魄宏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在王令的诗集中,此相类的诗句:“长星作慧倘可假,出手为扫中原清”(《偶闻有感》),“终当力卷沧溟水,来作人间十日霖”(《龙池二绝》其一)。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出自北宋诗人晏殊的《踏莎行》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赏析:   此词描绘暮春风光,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终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忧愁。   首先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s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bó)。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相见欢》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进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闷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单的词人默默无语,单独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名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文:...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