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注释①见:古同“现”,出现,显露。②萧萧:风声。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④挑:挑弄、引动。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⑥篱落:篱笆。▼

参考赏析

鉴赏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在这里应读“xiàn”而不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赏析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

作者介绍

叶绍翁 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名句赏析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名句赏析
名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赏析:暂无。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出自唐代宋之问的《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现...

最新经典语录:真正的爱不是尽力,是尽心

最新经典语录:真正的爱不是尽力,是尽心
引导语:不管你,情不情愿,同不同意,我们都在撕裂式的成长,从昨天蜕变成今天。转身就成陌路。当初的所有情和义,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历历铭记在心。从相识的第一天,那种兴奋,从相知的那一天,心头的那种蠢动,从相爱的那一天,那种幸福开始。 01、人的一生要疯狂一次,无论是为一个人,一段情,一段旅途,或一个梦想。 02、生充满了起起落落。关键在于,在顶端时好好享受;在低谷时不失勇气。 03...

描写桂花的诗句

描写桂花的诗句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桂子:桂花。传说月中有一棵桂树,所以下云“月中落”。两句写杭州灵隐寺秋夜景致,月光皎洁,桂子飘香。  唐·宋之问 《灵隐寺》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裛:香气袭来。  唐·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