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宋朝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喝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相同的景致,让他都很赏识。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波泛动,波光粼粼,景色正巧;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莽,若隐若现,又显出另一番美妙景致。“潋滟”,波光闪烁。“空蒙”,烟雨苍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篇言语的音乐性。

  这儿,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许多的。但从另一个视点看,又很抽象,由于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深之处。西湖很美,但终究美在哪里,如何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若是详细地描绘景象,能够会有单个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详细,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全体形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一起又很形象、很逼真,幻想空间很大,将“西湖便是美”这一大家共有的感触用诗的言语表述出来。一起,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豁达自适的性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佳人。无论是浓艳妆饰,仍是盛装装扮,西施都相同秀丽动人;若是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相同美不胜收。

  以绝色佳人喻西湖,不只予西湖之美以生命,并且特别特别,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佳人,但终究是如何的秀丽,却只存在于自个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选用这样的方法,比起直接去描绘,不知要节省多少翰墨,而它的涵义却丰厚深入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触,一起也诉之于考虑,让读者经过自个的幻想去发扬诗的内在。这一超卓的比方,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优点”的佳句,致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号。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出自唐代李白的《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颦蛾眉 一作:蹙)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出自先秦屈原的《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怼兮 一作:坠兮)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毅兮 一作:子魂魄兮) ...

描写梨花的诗句

描写梨花的诗句
描写梨花的诗句   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  岸苇:岸边芦苇。丹:红。  唐·郑愔《贬降汝州广城驿》   带叶梨花独送春  唐·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杨叶:杨柳  唐·岑参《送杨子》   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  ...

关于桂林的诗句 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关于桂林的诗句 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寤寐想风采,于今已三年。不意流窜路,旬日同食眠。所闻昔已多,所得今过前。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杨衡【送公孙器自桂林归蜀】 桂林浅复碧,潺湲半露石。将乘触物舟,暂驻飞空锡。蜀乡异青眼,蓬户高朱戟。风度杳难寻,云飘讵留迹。旧户闲花草,驯鸽傍檐隙。挥手共忘怀,日堕千山夕。 韩...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