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英译

Riverside DaffodilsSu ShiDrinking at Eastern Slope by night,I sober, then get drunk again.When I come back, it's near midnight,I hear the thunder of m▼

参考赏析

赏析

上片赏析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 https://mj.facekun.com/5786.html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向来是文人墨客描写的目标,杨万里的这首以其共同的方法撒播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究竟西湖六月中,风景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践造句大气,尽管读者还不曾...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杨柳枝 / 柳枝词》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参考赏析 鉴赏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它有三妙。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全诗赏析及作者出处

“杨花落尽子规啼”全诗赏析及作者出处
杨花落尽子规啼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