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30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7、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8、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9、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阅览和死记也不是读书。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巴金 
 

10、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11、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12、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13、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14、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15、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16、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17、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18、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19、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20、勤勉是成功之母。

 

21、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22、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8-10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15000本才行。 ——巴比达

 

23、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牧

 

24、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

 

25、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梭罗

 

26、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27、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华罗庚

 

28、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29、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乌皮特

 

30、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法国哲学家阿兰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30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 https://mj.facekun.com/400.html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译文]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出典]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注:   1、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描写夏天的诗句、夏天美景的诗句、夏天炎热的诗句

描写夏天的诗句、夏天美景的诗句、夏天炎热的诗句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并命登仙阁,分曹直礼闱。 大官供宿膳,侍史护朝衣。   卷幔天河入,开窗月露微。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冠剑无时释,轩车待漏飞。 明朝题汉柱,三署有光辉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梅子金...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出自宋代秦观的《如梦令·春景》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莺用嘴衔过的花更加红润,燕子用尾点扫的水波泛起绿色的涟漪。...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