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30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7、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8、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9、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阅览和死记也不是读书。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巴金 
 

10、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11、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12、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13、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14、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15、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16、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17、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18、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19、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20、勤勉是成功之母。

 

21、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22、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8-10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15000本才行。 ——巴比达

 

23、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牧

 

24、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

 

25、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梭罗

 

26、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27、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华罗庚

 

28、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29、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乌皮特

 

30、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法国哲学家阿兰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30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 https://mj.facekun.com/400.html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出自宋代周晋的《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参考赏析 赏析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卷帘尽放春愁去”...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

一句话经典语录:朋友这种东西,胜在质

一句话经典语录:朋友这种东西,胜在质
引导语: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学习一件事情,就是不回头,只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后悔,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后悔。人生每一步行来,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可这世上的芸芸众生,谁又不是这样呢? 1、当你决定了从此要做一个快乐的人,首先要做一个坚强的人。 2、若要快乐,就要随和;若要幸福,就要随缘。快乐是心的愉悦,幸福是心的满足。别和他人争吵,别和自...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言绝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要具体一些,似乎使人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