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出典]《论语季氏》

  注:

  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2.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3. 南怀谨说,中国古代的诗,包罗万象,研究了诗,知识自然就会渊博,能多了解各种知识,例如对生物界的禽鱼鸟兽之名,多所认识,乃至对科学性的植物、动物,各种知识都能了解而博物。所以,不学诗,一个人就不会说话,或讲没有说话的资格。

  4.  不学礼,无以立。钱穆先生言,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南怀谨说,礼是文化的基本精神。所以,不学礼,就不会、不能做人。

  5.  一个人学了诗,学了礼,就文质彬彬了,可为君子了。这观点在今天仍可借鉴。

  6.  孔子教子。虽然他说过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的话,但在儿子的教育上,还是有教无类的。对自己儿子,与对自己学生和其他人的教育是一视同仁的。仁者坦坦荡荡,与俗人有很大的区别。

  7. 一个受完美教养的人,他怎么不会把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做好呢?所以孔子说要听其言也厉,如卡耐基强调:The ability to talk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diploma 。首先就要把诗学透,学透了诗,自然事理通达,心气平和。能够如此,则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8. 语言是管理中一个这么重要的工具,凡是辞不达意的人,不能善用这个工具的人,都很难当一个高级主管。当然它不是唯一的因素,一个能说的人,一个善用工具的人,用者本身也很重要。

  9.  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

  10. 孔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有礼貌的话,就很能够在人群当中立足。所以我们很欢喜别人向我们问好,相同的,假如我们肯主动去跟别人问好,别人同样也会很欢喜。我们希望社会更好,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关怀,应该从哪里下手?绝对不是去要求别人先做到,而是从我们自己主动尊重别人、主动关怀别人开始做起,相信关怀尊重的风气就会很快的形成。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

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描写西湖景物的诗句

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描写西湖景物的诗句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唐】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题磻溪垂钓图》【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唐】刘禹锡  木落汉...

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描写秋天的诗

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描写秋天的诗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

“何当一来游”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何当一来游”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何当一来游下一句是“惬我雪山诺”。整句: 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游水西简郑明府》。   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这句诗的意思是:李白诗中云:“清湍鸣回溪,绿竹绕飞阁;何当一来游,幽客时憩泊”,描写了这一山寺佳境。杜牧将此佳境凝炼为“古木回岩楼阁风”,正抓住了水西寺的特点:横跨两山的建筑,用阁道相连,四周皆是苍翠的古树、绿竹,凌空的楼阁之中,山风习习。多么美...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