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龙应台:时间

  《时间》

  作者:龙应台

  2007年最末一个晚上,十八岁的华飞去和朋友狂欢。我坐在旅店的窗边,泰国北部冬季的天空洁净,尤其当城市的灯火因贫穷而黯淡,星星就大胆放肆了,一颗一颗堂堂出现。但是星星虽亮,却极度沉没,下面的街头人生鼎沸,乐鼓翻腾。刚从街上的人流里撤回,我知道,像河水般涌动的是情绪激越的观光客,但是暗巷里的骑楼下,疲惫的女人正开始收摊,她们赤脚的幼儿蜷在一旁,用破毯子裹着,早睡着了。

  然后烟花冲向天空轰然炸开,瞬间的璀璨,极致的炫美,人们欢呼雀跃。这是跨年之夜。可是,这不是神明的生日,不是英雄的诞辰,不是神话中某一个伟大的时刻,不是民族史上某一个壮烈的场面,那么,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

  想想看,你用什么东西量时间?

  一个沙漏里的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有时候,我们用眼睛看得见的“坏”去量时间。一栋每天路过的熟悉的房子,从围墙到班驳剥落的门拄的腐蚀倾倒,然后看着它的房顶裂缝一寸寸扩大直至垮陷,有一天野树爬藤从屋中昂然窜出,宣告完成需要多少时间?

  有时候,我们用非常细微的“动”去量时间。星星的行走,潮水的涨落,日影的长短,不都是时间的量器?在香港的海滨,我看每天金星出现在海平线的点,冬天和夏天不同;在台北的阳明山上,我看夕阳下沉时碰到观音山脊的那一刹那,春天和秋天也不同。

  你是否也用过别的量法?孩子小时,我在他们卧房的门沿挂上一个1.5米高的木板量尺。每一年孩子的生日,让他们站在门沿背对着尺,把他们的高度用小刀刻下。于是刻度一节一节升高,时间也一节一节在走。

  南美洲有一家人,夫妻俩加五个孩子,每一年的同一天,一家七口人拍一张大头照,三十年不曾间断。三十年中,红颜夫妻变成老夫老妻,可爱纯真的婴儿变成心事重重的中年人。

  还有那疯狂的艺术家,突然决定写数字。醒来一睁眼就写,吃饭,坐车,走路,如厕,洗头时不断地写;搭飞机出国时,在飞机的座位上写;到医院看病打针时,在病床上写;到教堂做礼拜时,在教堂的长板凳上写。每分每刻每时写,每天每月每年写,数字越写越大,字符串越来越长,艺术家这个人,是的,越来越老。

  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时候,杜甫不是还记录时间吗?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人,不是在记录时间吗?(www.28non.com)伦勃朗一年一年画自画像,从年少轻狂画到满目苍凉— 他不是在记录时间吗?

  农业社会的人在认真地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难道不也是在一个看不见的门沿上,秘密地一刀一刀刻下时间的印记?

  所以跨年的狂欢,聚焦,倒数,恐怕也是一种时间的集体仪式吧?都市里的人,灯火太亮,已经不再习惯看星星的移动和潮汐的涨落,他们只能抓住一个日期,在那一个晚上,用美酒,音乐和烟花,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在那看不见的门沿量尺上,刻下一刀。

  凌晨4时,整个清迈小城在宁静的沉睡中,2008年悄悄开始。我们行装齐整,离开了旅店,在黑夜中上路,往泰国边界出发。五个小时的蜿蜒山道,两天的慢船河路,寒冷的空气使人清醒。我在想,在古老的湄公河上啊,时间用什么衡量?

龙应台:目送 龙应台致青年:即使你平庸,父母也未必失望 龙应台经典语录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龙应台:时间 | https://mj.facekun.com/2021.html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出自唐代王维的《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

“宝镜似空水”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宝镜似空水”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宝镜似空水的下句是“落花如风吹”。整句: 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拟古》 拟古 作者:李白:年代:唐 融融白玉辉,映我青蛾眉。 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  出门望帝子,荡漾不可期。 安得黄鹤羽,一报佳人知。 拟古注释: 模仿古代的风格、形式,特指模拟古人的诗文。   诗文仿效古人的风格形式。如 汉 扬雄 拟《易》作《太玄》,拟《论语》作《法言》,以及《文选》中...

风流词人过元宵

风流词人过元宵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李持正这首《人月圆》词,生动地反映了北宋盛世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特别是结尾三句,颇耐人寻味:夜色将近,游人渐散,似乎元宵的欢乐也到了尽头,但千门万户的帘幕、帐帷里,仍然充溢着欢声笑语,有力地把元宵之欢推向新的境界。这个新的境界把人间的欢乐和一己...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