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心灵捕手高仓健

□叶开

我第一次看见高仓健,是在树上。

1978年,我九岁,正爱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虾。我的童年记忆,是常常挂在树上,像丝瓜倒挂在藤上。谈不上粗野,也没有悲惨,只按惯性生长,就那么眺望着远山近水,身体里自有神秘力量主宰一切。那时没有电,没有娱乐,入夜,四周就黑如锅灰,寂寞得连村里的狗都懒得吠叫。

我父亲擅长讲故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为我们驱散世界上的诡秘静默。我记忆中有番石榴飘香,有驱蚊浓烟滚滚,故事里有传奇,敌人、鬼子、坏蛋、英雄轮番上演。周末,大人聚在一起,点汽灯,打牌,赌钱,小孩子和蚊虫围着看热闹。几条狗在旁边闲逛,一声不叫。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戏班子来演木偶戏。有个古老曲目《岳飞战杨幺》,大家百看不厌。岳飞朱色大脸,背挂五色大旗,威风凛凛,声若洪钟。杨幺也背挂好几面旗子,黑色大脸,声若洪钟。这个曲目可能是来自《说岳全传》。当时认为杨幺是农民起义,而课本里说岳飞是民族英雄。好人打好人,问题很严重,我们脑子乱了。但岳杨战到酣处,观众齐声喝彩!我家乡在雷州半岛,山高皇帝远,观念跟不上时代狂飙。因此,得了些落后的好处。

我的少年时代就是这样的,有风,有雨,有幻想,还有胡思乱想。

我们连看电影,都在树上。

乡村电影,银幕挂在打谷场两棵树上,或挂在大谷仓背墙上。我们小猴孩个子矮身体弱,完全处于弱势。到最前面太靠近银幕,只能仰头90度看一块斜布,不甘心。站在人群背后,踮脚也看不见半片银幕。钻进人群,会被大人夹在裤裆下羞辱。我们自有妙方,避其锋芒,转而爬到树上。正面的树也被占满时,我们会跑到银幕背面,反着看电影。

在银幕背后看电影,有背后的特殊乐趣:一切都是反的,字幕是反的,人的位置是反的。还有我们的心情,也是反的。有时事情,反着可能看到真相。

电影放映员像微服私访的首长,通常威严沉默,由村里几个头面人物引导着,劈开人群,直入中心。中间位置摆着架子,搁着放映机,透着重重神秘。在他捣鼓放映机之前,我们已占领了四周各棵大树好杈。树底下,方圆十几里村民们济济一场,自带板凳小椅子坐着,像粗通人性的大猩猩一样,黑乎乎脑袋如西瓜熟睡在乡场。村支书手执一杆水烟筒,领几个恶汉维护秩序。他们手执长竹竿,走来走去,四处照看,谁站起来就冷不丁扫一竿,把脑袋擀平。有时,被扫者不服气,吵嚷几句,场面近乎失控。

我们远离主战场,只管骑在树上看热闹:既看电影,也看观众。在乡下,看露天电影是一件大事,一切都进行得热火朝天——放影机吱吱作响,放映员严肃地把胶片安装,民兵警惕地防止特务破坏,人们交头接耳叽里呱啦,整个打谷场吵闹喧天。三姑六姨聊得热火朝天,传说今天放一部外国新片。

《加里森敢死队》?《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大篷车》?我已经记不清楚了。这些影片可能是在《追捕》后引进的,也可能是在之前。

放映机突然发出一道白光,冲破黑暗,倾泻在银幕上。两旁喇叭播放起《东方红》,群众们立刻鸦雀无声,水落石出。接着是纪录片,向阳公社喜迎地瓜大丰收!蜜蜂的奥秘等等。

就在这个复杂时刻,我们看了日本彩色故事片《追捕》。

这是一部必将被传颂很久的影片。

《追捕》彻底颠覆了我们的想象力,猛烈掀翻了我们的成见,深刻打动了我们愚钝的心灵。

当日本型男杜丘和靓女真由美联袂出现在银幕上,并讲着一口纯真中国话时,我们都惊呆了。高仓健是那么高大、壮硕、硬朗、坚毅,板寸头是那么有型,竖领风衣是那么飘逸,骑马飞奔姿势是那么的、那么的潇洒无敌。一阵阵惊呼伴随着一阵阵长吁短叹,从我大姐和她的死党们那里传出;一阵阵欣喜的喝彩和着急的跺脚,从二姨和她的死党那里响起。

那时我还小,不明白大人们为何会激动得满场惊呼,好像热锅里的蚂蚁。我也不明白散场后人们为何久久不愿散去,在夜色中萤火虫一样神神秘秘。我更不明白为何大姐的团伙和二姨的死党们竟然激动地讨论着如干柴烈火,差点发生了打架斗殴。那之后的一个星期内,村里的适龄女青年一说到杜丘,都激动不已,以至于热泪盈眶,像刚下蛋母鸡一样飞到墙上。

《追捕》彻底地颠覆了我们固有的认识,猛烈地振荡了我们的五臟六腑。我们这才知道,英俊是这个意思,漂亮是这个意思,情感是这个意思,承担是这个意思,坚毅是这个意思。所有这些意思,对我们都有崭新的启蒙意思。

震惊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这部影片来自日本。我们这才发现,原来日本人不都是长得歪瓜裂枣,动作笨蛋的日本鬼子,还有那么睿智、那么沉着、那么男子汉的高仓健形象。高仓健如旋风一样在我们村的操场上刮了一遍,又在我们梦的沙漠中刮起风暴。

高仓健和真由美把真实的、正确的、令人信服的美学,赠送给我们。在绿仿军服遍天下的时代,衣着时髦的高仓健和飘逸潇洒的真由美,不仅是美的传播者,也是哲学的启蒙者。而且,正如我太太所说的,竟然还还有人名字叫“真由美”!这也太震惊了!那时全中国女青年不是叫小芳、小娟、小红,就是叫二妞春梅爱华,谁想到竟然有人叫这名字!

据报导说,当时全国适龄女青年大多丧失了立场,竟一边倒地倾慕这位日本银幕男子汉,对土产男性产生了嗤之以鼻的态度,好事者还发起了“寻找男子汉”运动。高仓健的荧幕旋风,直接摧毁了当时流行的奶油小生,中国式高仓健也纷纷诞生。但不久,我们就失望地发现,土产男子汉形象多是恶霸地痞和流氓,形象主要歪瓜裂枣,行为十分调戏妇女,不是打家劫舍,就是虎啸山林。

有家服装厂机智勇敢地生产了十万件杜丘款风衣,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一空。

被十年“文革”屏蔽已久,我们那时谁能看到这么直入人性,引发普遍共鸣的影片?后来,我看到中国影片《戴手铐的旅客》,觉得有些《追捕》的影子。此前的电影,无外乎《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还有《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以及《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这些电影翻来覆去放,故事情节我们了如指掌。例如,《地道战》里鬼子指挥官屁股被瞄准时,我们全场发出及时的哄笑,觉得鬼子实在是蠢笨之极,搞笑到死啦死啦的。这样弱智的敌人,被我足智多谋的民兵玩弄于地道与地雷之间,竟然还傻乎乎地侵略大半个中国,实在可恼,可叹,可笑,可怪。

生长于偏僻乡村,几乎没什么书可读,我们这些眼界狭窄的乡村少年,连幻想都是贫瘠的。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幻想,难以超出被禁闭的心灵,难以离开池塘、榕树和天空流云,难以避免人们刷在墙上的杀气腾腾大字。

高仓健和他的《追捕》,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天窗,让我们真正地看到了蓝天白云。我们这才知道,真正美好、感人的艺术,是要建立在真情实感之上的。真正的美,真正的善,有着跨越国界的历史穿透力。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心灵捕手高仓健 | https://mj.facekun.com/5092.html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注释⑴清明:二十四节...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出自三国诗人曹丕的《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赏析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

有关月的诗句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有关月的诗句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出自清代诗人曹雪芹的《咏红梅花得“红”字》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赏析  《咏红梅花得“红”字》是《红楼梦》中邢岫烟所作,该和《咏红梅花得“梅”字》、《咏红梅花得“花”字》都出自小说第五十回。书中众人在芦雪庵联句,贾宝玉写诗“落了第”,被罚往栊翠庵折红梅花。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