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越控制,越失序?

文/武志红,摘自《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只有当你缺乏理解的时候,才有掌控的必要。如果你已经把事情看得很清楚,自然就不需要掌控了。——克里希那穆提

遇到问题时,强人们首先想控制自己内心的失序,但他们做不到,于是他们去追求控制别人。不管他们意识上的目的是什么,最终制造的或留下的多是苦难。忧伤愤怒焦虑嫉妒等等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试图消灭它们,我们以为控制的局面就是秩序,其实,真正的秩序是自由,是顺其自然,是活在当下。

小到个人,大至世界,似乎时时刻刻都有失序的事情发生。于是,控制欲望生出。个人控制自己,是为了压制一些令自己暂时不能忍受的体验。

譬如,失去了亲人,这时产生的痛苦太大,我们以前的心理结构会被彻底打破,这是极大的失序,我们惧怕,于是极力控制自己。

强人控制社会,有时是为了保护既得利益,但很多时候,他们真是希望“拯救”群体、社会乃至世界。

然而,越控制,越失序。

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无论自己怎么控制,怎么压制,怎么否认,它都不会消失。相反,它会沉入到潜意识深处,成为我们的意识无法碰触的黑影,这个黑影与我们的意识处于分裂状态,并常导致一些可怕的、彻底失去控制的事情发生。

就对个人而言,其实我们有太多的事情控制不了——很可能,我们什么都控制不了。

一个女孩脸红,她觉得很不好,于是想控制自己不脸红。但这样努力的结果是,她的脸红越来越重,她的控制欲望也越来越重,最终成为所谓的“脸红恐怖症”。

控制欲望强的父母,先是担心一些小的失序。比如,担心孩子吃不够,于是孩子不想吃了还强喂他;担心孩子冻着,于是孩子不冷还给他强加衣服;担心孩子上学迟到,于是每天都盯着孩子;担心孩子学坏,于是孩子抽一下烟、喝一点儿酒、和“坏孩子”们说一句话、穿一件打洞的牛仔裤……就会暴跳如雷。

总之,在这样的父母看来,孩子的自发行为中有太多可能的失序发生,于是他们努力控制。但最终,他们收获了最大的失序——要么孩子的个人意志被他们的控制欲望杀死,要么孩子叛逆而成为一个他们所惧怕的“坏孩子”。

一个社会也是如此。

乱世中长大的朱元璋小时候失去了太多亲人,这是巨大的失序。可能这个失序造就了他空前的控制欲望,等他登基后,精力无比充沛的他试图给所有人安排一切:他规定所有人应该穿什么衣服、怎么劳动、怎么休息……但最终他的王朝还是陷入巨大的失序,他的儿子朱棣造反,放弃甚至颠覆了他制定的诸多规定。

世界历史中有一个几乎颠扑不破的真理:控制欲望太强的强人们,要么他们亲自制造苦难,要么他们的所谓的盛世后,接着就是巨大的苦难。

一个总是不断诞生强人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失序与窒息不断轮回的社会。古代中国秦统一后的历史验证了这一点,俄罗斯的历史也验证了这一点。

有时,回想英国和美国的历史,我总觉得似乎找不出一个光彩夺目的超级英雄来,这是因为,这样的国家一直处于自由而有序的状态,不需要一个控制欲望超级强烈的英雄来“拯救”。

对世界而言,控制欲望是万恶之源。

对个人而言,控制欲望是万病之源。

强人们其实首先想控制自己内心的失序,但他们做不到,于是他们去追求控制别人。他们内心越失序,就越渴望控制更多的人。最终,不管他们意识上的目的是什么,制造的或留下的多是苦难。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问:控制者和被控制者是什么关系?我脸红,我控制脸红。那么,脸红和你是什么关系?

脸红就是我,脸红本来就是我自身的一部分。所以,一旦我试图控制脸红时,就是制造了分裂,脸红和我不再是一体,脸红被我当成了异己,这就是失序的根源,我把本来属于我自己的一部分排挤成异己,于是它开始对抗我。这是更大的失序,于是我更想控制,而这个异己由此成长得更厉害,最终它成为我极大的苦恼了。

再如悲伤,你遇到悲剧,自然会悲伤。这悲伤不是外物,不是异己,而是你自身,和你是一回事。在悲伤产生的那一刻,你不是别的,你就是悲伤,悲伤就是你。

然而,你试图消灭悲伤并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于是悲伤成了异己。你对抗得越厉害,这个悲伤就成为越重要的异己,并最终体现在你的人格上,甚至身体上。

愤怒、恐惧、嫉妒等一切情绪都是同样的。美国心理学家肯·威尔伯的妻子患了乳腺癌而去世,她生前说,她意识到,癌症的根源之一就是被她压制的愤怒等负性情绪。本来,她试图消灭它们,但最终,她与它们一同被消灭。

体验就是我们自身。罗杰斯说,所谓的“自我”就是一切体验的总和。克里希那穆提更看重当下,他说,当你悲伤时,你最值得做的就是和悲伤融为一体。其实,本来就是一体,这一刻,我就是悲伤,悲伤就是我,但我们总以为,除了悲伤外还有一个“我”,这就制造了分裂。

无数人会说,活在当下。但很少有人知道活在当下是什么意思。这个意思就是,当下这一时刻产生的感觉、情绪和情感,就是当下的唯一。如果你这时脑子里还生出了一个“我”的概念,那么,你就是没有活在当下。所谓的“我”,其实就是过去的一切体验的残留。如果你执着于这个“我”,你说“我悲伤”,这时你就和悲伤有了距离,悲伤就不再是治疗性的力量,悲伤就不再是天籁之音,悲伤就似乎成了破坏性的力量。

但是,不是悲伤破坏了“我”,而是“我”破坏了悲伤。

所以说,忧伤、愤怒、焦虑、嫉妒等等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试图消灭它们,我们视它们为失序,我们由此想控制,以为控制的局面就是秩序。其实,真正的秩序是自由,是顺其自然,是活在当下。

这是一个很简单但又似乎很难懂的道理,因为我们太多时候是抱着“我”以及“我”所产生的控制感。

关于赞美泰山的诗句、用诗句赞美泰山

关于赞美泰山的诗句、用诗句赞美泰山
◆泰山石[唐]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泰山颂 杨辛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题灵岩寺泉池 [唐]李 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赏析  从题看,诗中有江、花、人。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天,同时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为什么会懒困呢?原来是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造成的,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可爱深红...

谁又能明白谁的深爱,谁又能理解谁的离开。

谁又能明白谁的深爱,谁又能理解谁的离开。
引导语:一笑而过,对着时光,对着故人,对着未来,倾诉已是多余,只一笑,一瞬间,一刹那,都变了,都好了。突来的风,已不属于自己,从脸颊轻轻吹过,当是离别的轻吻,没有天旋地转的激动。别把自己当回事,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别将每个人当回事,你没那么博爱。 1、不被人所了解的人是孤独的,尽管身边围绕着万千朋友也罢,若没一个人能走进你的心里,你就似颗漂浮在浩瀚宇宙中的小行星。所以古...

关于夏天的诗句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关于夏天的诗句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墙头雨细垂纤草...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